今日讯!经济日报:储蓄创新高 消费怎么办

释放消费需求,短期看储蓄行为,长期看居民收入。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发挥作用,预防性储蓄大概率会从居民存款中得到释放。同时,需要从改善收入预期、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,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不出所料的话,202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将创下历史性新高。央行数据显示,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,新增居民存款累计14.9万亿元,如果加上12月份住户存款金额,全年居民部门新增存款将超16万亿元。

16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?在2019年至2021年间,我国居民部门年增存款均在10万亿元左右,再往前则普遍低于5万亿元。在业内,通常把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,称之为“超额储蓄”。那么,2022年这个高达6万亿元的超额储蓄从何而来?它会在2023年转化为令各方期待的“超额消费”吗?


【资料图】

一直以来,“中国老百姓爱存钱”的习惯,成就了中国较高的储蓄率,但2022年超额储蓄的形成,显然不只是老百姓爱存钱这一个原因。综合来看,它是预防性储蓄、理财收益走低、消费不振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受疫情影响,居民消费场景缺失、失业等不确定性增加等,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;受股市投资、理财收益下降等影响,居民出于收益风险和资金安全考虑,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银行保本;此外,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,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,也大多选择了持币观望。特别是去年3月份以来,疫情持续蔓延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,居民收入增长受限,消费动力不足,进一步推高了居民储蓄存款。

从更长时间维度看,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,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中长期趋势,而不只是短期现象。有机构统计显示,居民储蓄存款在全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,自2017年四季度的历史低点反转步入上升通道,预计至2022年将增长近10个百分点。

储蓄变多,有利也有弊。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,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,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;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对于未来预期的转弱,特别是居民存款的过多增加,也抑制了消费增长。在此背景下,中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,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,扭转社会预期,提振市场信心,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释放消费需求,短期看储蓄行为,长期看居民收入。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释放,预防性储蓄大概率会从居民存款中得到持续释放,长期压抑的消费场景将会加快恢复。此外,居民储蓄作为股市“蓄水池”,将随着美联储加息拐点的到来,加快向资本市场溢出,国内市场主体活力有望逐步恢复。

释放消费需求,根本上在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及能力。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,改善消费环境、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、扩大汽车等耐用品消费,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。当然,这需要建立在全覆盖且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上,只有在满足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需求的基础上,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没了后顾之忧。

总体看,今年“超额储蓄”继续上行的空间已十分有限,随着疫情冲击高峰的退去,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,“超额消费”落地也将具备更多有利条件。不过,与投资相比,消费是一个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的慢变量,还需要从改善收入预期、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,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,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相关报道

社论:超额储蓄的利用 在于疏导而不宜强行撬动
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

关键词: